一地方一網站,為全國各地搭建一個生活信息展示平臺。
簡介:穿洞舊石器遺址位于普定縣城西北,距離縣城6公里左右,地處山腰間,是一座孤山上的石灰巖溶洞。普定穿洞是舊石器時代人類生活遺址。1981年從該處共發掘出土舊石器2萬余件,骨器千件,數量之多,震驚考古學界。
簡介:放雞島的最高峰頂端建有照距 15 海里的太陽能燈塔,指引船舶安全航行。 放雞島呈橄欖形,東北、西南走向長 2 公里,最寬為 0.91 公里,最窄為 0.10 公里,岸線長 5.96 公里,最高頂端海撥 135 米(東北部),面積 1. 9 平方公里,是電白縣 23 個島嶼中最大的海島。海島地段
簡介:祁連鹿場位于油葫蘆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距祁連縣城40公里處,前臨黑河,背依托勒南山,西接綠草如茵,山峰疊嶂的野牛溝鄉,東臨松柏成蔭,人口稠密的扎麻什鄉,省級公路二尕線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這里群山懷抱、地勢開闊、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亞洲最大的野生鹿群馴養基地,也是休閑避暑、游山玩水的絕佳
簡介:位于孟縣城西關,是一組至今保存比較完好的金代建筑。廟有兩院組成,中軸線上是山門、樂臺、正殿、后殿等建筑。正殿、后殿均不很高,但出檐較深,古樸渾厚,雕梁畫棟,丹壁彩繪,富麗堂皇。廟內多通石碑鐫刻細膩,筆工剛健,技藝精湛。廟前有古槐兩株,相傳為唐代所植,老枝縱橫,樹冠高大,至今枝葉繁茂。 景點地址
簡介:演出分為序和五個樂章。在紅軍后代井岡兒女的敘述中展開,進程中體現人物細節,以人性化的敘事結構給人以親近感和頭尾呼應的完美感。序〈血〉:同4000多平方米的巨幅紅綢演化成鋪天蓋地的血海和沖天而起的紅云。紅云之下,展現在您眼前的是走徑30米的通體明亮的巨型鐮刀斧頭——一個巨大的黨徽。 第一章〈旗〉
簡介:八水河位于嶗山南部,是嶗山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發源于天茶頂,天泉就是她的發源地之一,被當地人稱為“天河”,屬上清風景區。由于風景優美、河海相連、有山有水、交通方便,深受游客青睞,是外地客人游嶗山必到之處。而炎熱夏天,在八水覓清涼是島城市民的共識。八水河是以八條澗水匯集成
簡介: 八大山人紀念館地處南昌市南郊十五華里的青云譜道院內,青云譜道院是一座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園林。園林之南部、西部面臨寬闊的梅湖,泊岸曲折,水明如鏡,獨攬湖山田園之美。青云譜園內,蒼木翠綠,掩映著殿宇云閣,丹桂碧池,環抱住涼亭月樓,逸靜幽雅,宛若仙境。 園中現存有關帝、呂祖、許祖三官、斗姆、嶠園等
簡介:嚴復墓位于福州市郊蓋山鎮陽岐村鰲頭山。清宣統二年(1910年),嚴復生前親自擇地營造,內葬有嚴復妻王氏。東北向,風字形,土石結構,五層墓埕,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環以圍墻。墓前石墻護衛墻中洞開二門,門上覆以石構歇山頂,沿門可拾階而上至封頂。第三層墓埕中立一石橫屏,屏上陰刻“惟適之安”4字楷書
大黃堡蝦是天津武清區大黃堡鎮的特產。大黃堡鎮雖素有“魚葦之鄉”的美稱。二零零七年,大黃堡鎮的集體商標“大黃堡”牌水產品成功注冊后,大黃堡的水產知名度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明顯提高,并開拓了國外市場,產品遠銷到日本、韓國等地,使當地水產養殖業得以迅速發展,養殖戶的效益連年增長。采用“主養蝦”、“魚苗套蝦”
清蒸海蟹吃的是它的原汁原味。蟹肉味鮮美,香氣四溢,營養豐富,吃的時候最好蘸料,黃酒、糖、醋和姜末組成的料好吃又能驅寒。
惠濟區剪紙藝術的主格調是喜慶而熱烈,幸福且吉祥。其色彩主要是大紅大綠奇艷無比,最適宜用于裝扮春節、燈節、婚禮,以及繡制老虎帽、云雀鞋、花肚兜、枕頭、衣邊等等。技藝延續、世代傳承,千百年來都是老人教晚輩,姐妹相互學。
“十大碗”是山西高平待客的一碗碗獨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鉻桃肉、碗子肉、川湯肉、腸子湯、豆腐湯、雞蛋湯、天河丹、軟米飯、扁豆湯。一碗一個味道,猶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盤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稱“湯”,素有“碗湯菜”之說。
脈田糖瓜(麥芽糖)久負盛名。相傳明崇禎年間,高村鎮脈田村伯姓農民闖關東學得麥芽糖制作技術?;丶液?,組織族人成立制作麥芽糖瓜的小作坊,每年冬閑制作麥芽糖。此后,村中殷姓、原姓農民也學會制作糖瓜。初用大麥、黍米作原料,后改用玉米、高粱、地瓜或大米。脈田糖瓜甘甜脆酥,入口即化。清嘉慶年間,就馳名膠東。清末
不是肉的平江炸肉,是帶著濃厚地方風味的油炸面點食品。將肥膘丁、雞蛋、麥穗、麥籽全干無砂籽,調勻的面煳,盛入板瓢,入油鍋去炸。待面團泡成金黃,掏出即成。因其表皮爆裂而約定俗成,被冠名為“炸肉”。炸肉外脆內酥,金黃蓋色,是平江情席頭碗菜,剛炸出的炸肉是極好的點心,即炸即食,只是小心燙嘴喲~
陶廟山羊是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陶廟鎮的特產。陶廟鎮農民素有飼養和屠宰山羊的傳統,經過多年努力,山羊交易市場和屠宰市場經過兩次擴建已成為魯豫皖三省交界最大的山羊交易、屠宰集散地。目前,山羊交易市場占地45畝,擁有4個1200平方米的山羊交易大棚,最大年交易量1.5萬只,平均日交易量達1100只,年交易額
玉蘭片的生產技術始創于明末清初。其色澤蠟黃、半透明,形狀似玉蘭花的花瓣,因此得名“玉蘭片”。按玉蘭片質量區分,“寶尖”最佳,“冬片”次之,“桃片”第三,“春花”為下。它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粗纖維、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糖等多種營養物質。工藝:它是利用未出土或剛出土的幼嫩冬筍、春筍,經蒸煮、切片、